《表2 不同的非病毒载体优劣势比较[30-33]》

《表2 不同的非病毒载体优劣势比较[30-3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精准靶向肿瘤局部的免疫治疗有可能成为治愈癌症的关键性策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达抗体的载体构建、细胞转染和CAR-T制备的研究在笔者团队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过程。早期是利用腺病毒载体在体内外表达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即Herceptin,赫赛汀)全长抗体基因[25],以及抗HER-2全长抗体基因的[26]。经过多年探索,使小鼠体内血清抗体水平达40μg/ml,维持至少4周,并对小鼠卵巢癌移植瘤产生明显治疗效果。应用同样的技术,在抗CD20抗体基因的小鼠及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体内表达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抗体水平[26-27]。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用T细胞来表达全长抗体,并申请了专利。为了提高长期表达抗体的效果,真正实现产业化生产,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对包含慢病毒载体在内的主要基因修饰载体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证实非病毒载体在其基因修饰产品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转化成本等多方面优势显著(表1),具有很强的产业化应用潜力。同时,非病毒载体中的PB转座子系统,相较于SB及Tol2载体系统,在抗体表达量、基因载量、整合效率等方面呈现优势(表2),是能够长期表达抗体及其目标基因的理想载体系统。因此,笔者团队最终选择PB转座子非病毒载体代替慢病毒载体作为基因修饰的载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