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工作室》

《表1 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工作室》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电子音乐“REWM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第三,四川音乐学院设有我国西部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电子音乐教学机构,其实验室使用面积约500m2,设备1507台(套),设备总值750万余元。为适应电子音乐跨界互融的专业技术特点,建立有6个高规格的工作室(教室)投入教学,包括交互式音乐多功能工作室、Mac系统专用教室、7.1 THX音效工作室、PC系统专用教室、全息影音工作室、音乐声学工作室等,配备有Pro Tools音频工作站的7.1声道实验环境、28.2声道全息影音系统,引进了高端新媒体声音设计Kyma系统等一流的软硬件设备,能够满足教学、研究和创作的实际需求(表1)。所有工作室配备指纹锁、网络在线监控,均向教师、学生全面开放,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且在上课之余为师生免费提供专业设备、场地借用,促进培养对象充分利用优越的实验条件、软硬件资源完成练习、实验和创作,最高效地发挥工作室的使用价值。具有一定难度、复杂度的电子音乐作品需要高规格的创作环境和技术保障,而作为“常规教学”重要补充的学术互访教学、工作坊教学和大师班教学,在探索电子音乐新型样态中,往往需要确保灵活可控、便于延展改造的软硬件系统,配置高端的工作室是其重要支撑。实践证明,在“国际计算机音乐年会(ICMC)”“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入选和获奖的一系列学生作品,均全程在工作室完成创作与实验,例如《熹微》(2018,杨晓曼)、《竹·颜》(2018,张钧泓)、《惊蛰》(2017,黄玥琳)、《透明》(2017,罗尹堃)、Space Fantasy(2016,陈桐)、《极》(2016,范弘硕)、《染》(2015,李军作)、The Waves of Piano(2015,班建东)、《黑洞》(2014,邓劲航)、Fragment of Iliad(2014,王立川)等55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