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褐帘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wt%)》

《表1 褐帘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wt%)》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褐帘石的谱学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该元素未测试

通过对6个不同产状褐帘石单晶拉曼光谱数据的分析,发现共有5组谱峰发生了漂移,分别为ν2~ν4、ν5~ν8、ν10~ν12、ν13~ν14以及ν16~ν19(表2)。其中,ν2~ν4从302cm-1向高波数方向迁移到了316cm-1,偏移了14个波数(表2、图2),通过与电子探针的数据比对发现,拉曼谱峰的红移与Ce和Pr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暗示Ce、Pr与Ca2+在A位上发生了替代,M1697样品的拉曼谱峰在ν2(302cm-1)处,其Ce含量为9.52%,Pr含量为1.17%,随着REE逐渐替代Ca2+占据了A位,拉曼谱峰也逐渐向高波数迁移到ν4(316cm-1)处,而样品M4976的Ce含量增加到13.51%,Pr含量降低到0.73%(表1、表2、图2)。ν5~ν8的拉曼谱峰从384cm-1向高波数方向迁移到了437cm-1,偏移了53个波数,ν16~ν19处的拉曼谱峰从953cm-1红移到了930cm-1,偏移量为23个波数(表2),通过比对电子探针数据,发现其谱峰的红移与La含量变化一致,说明这两个谱带谱峰的偏移可能是由于La在A位上取代了Ca所致,M7673样品的拉曼谱峰在ν5(384cm-1)、ν17(935cm-1)处,此时La含量为5.58%,拉曼谱峰不断向高波数方向偏移到M1663样品的ν8(437cm-1)、ν19(953cm-1)处,此时La含量为6.47%(表1、表2、图2),因此可以推断ν5~ν8、ν16~ν19处拉曼谱峰的红移与La含量变化相关。稀土含量较高的伟晶岩中褐帘石(M1663、M4960、M7673)在ν5~ν8、ν16~ν19谱带中均位于低波数位置,而稀土含量较少的的矽卡岩中褐帘石(M1679、M1697)则位于高波数方向,表明矽卡岩中的褐帘石晶体化学结构中稀土元素与Ca发生大量置换,导致ν5~ν8、ν16~ν19处谱峰向高波数偏移。ν10~ν12处的拉曼谱峰从579cm-1偏移到了589cm-1,偏移量为10个波数(表2、图2),通过比对电子探针数据发现其偏移与Si的变化基本一致,M4976样品在ν10(579cm-1)处,其Si含量为28.57%,随着拉曼谱峰不断向高波数偏移到M4960的ν12(589cm-1)处,此时Si含量为31.72%,该谱带可能是群状硅氧四面体O-Si-O弯曲振动引起(谷湘平,1995)。ν13~ν14的拉曼谱峰从683cm-1蓝移到了673cm-1,偏移量为10个波数,可能是多种元素含量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