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Clinical Trials.gov中注册的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实体器官移植的临床试验》

《表1 Clinical Trials.gov中注册的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实体器官移植的临床试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及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注:UC-MSCs:脐带间充质干细胞;BM-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MS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MMF:霉酚酸酯;CNI: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AC:他克莫司;CsA:环孢菌素;MPA:麦考酚酸;NCT为注册编号。

MSCs对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发挥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显著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其能够应用于器官移植领域的前提。大量基础研究及一些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MSCs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和改善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展现明显疗效,也为MSCs治疗器官移植排异反应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截止2018年3月,基于不同来源的MSCs(骨髓、脐带、脂肪等)在Clinical Trials.gov注册了734项临床试验[43],其中器官移植方面有13项,主要应用于肝、肾、胰腺移植领域,见表1。Vanikar等[44]首先使用供者脂肪MSCs进行了一项非随机临床试验,其主要目的是在10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诱导肾移植的免疫低反应性,经过18个月随访,与100例对照组相比较,脂肪MSCs组移植物的存活率显著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水平10.0 m L/min,肾功能明显改善,产生了持续的低水平的免疫抑制效应,此后的其他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同期的一项为期1年的前瞻性、随机非盲临床试验中,比较了自体骨髓MSCs输注与抗CD25抗体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结果的不同,在肾移植后1个月以及1年的随访期中观测到MSCs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差异9.1 m L/min),移植后肾功能得到了更明显的改善,同时,MSCs组的105例中仅有8例(7.5%)经活检证实存在急性排斥反应,低于对照组51例中有11例(21.6%)。MSCs组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也较低[45]。脂肪或供者来源的MSCs结合低剂量环孢素A在肾脏移植的临床试验中也有相同的报道,即联合MSCs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更佳[46-47]。也有文献报道,短期内MSCs与低剂量免疫抑制药物联合使用可促进移植物免疫耐受,也存在潜在的损伤组织器官再生与功能恢复机制[48]。在第1例肝脏移植患者使用干细胞产品的临床试验中,为期1年的观察发现,最小化的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不但更加安全,且移植物获得了更长期的存活,形成部分免疫耐受,提示器官移植后MSCs移植或MSCs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是长期减少、减轻排异反应,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为提高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诱人的新技术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