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黄河源区高寒湿地辐射收支各分量日总量的年平均和季平均变化 (MJ/m2)》

《表1 黄河源区高寒湿地辐射收支各分量日总量的年平均和季平均变化 (MJ/m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河源区高寒湿地近地面辐射收支特征初步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吸收和散射作用,最后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由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组成,两者之和为向下太阳短波辐射。因此,向下太阳短波辐射是由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共同决定的,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影响太阳短波向下辐射的最主要原因。由图2可看出,高寒湿地向下太阳短波辐射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从日出开始,太阳短波向下辐射逐渐增大,到13:00(北京时,下同)最大,然后又逐渐减小,直至日落达到最小。全年平均和季节平均的向下太阳短波辐射日变化规律和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中午时达到最大,早晚最小;不同季节平均向下太阳短波辐射最大值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夏季高寒湿地太阳短波向下辐射在午后有明显波动,呈“双峰”形式,这是由于高寒湿地夏季近地层水汽含量较大,且经过长时间太阳辐射加热,使位势不稳定能量累积,午后在湿地上空容易形成对流云。说明该地区夏季向下太阳短波辐射受云雨天气影响较大,使夏季向下太阳短波辐射日变化峰值减小,而春秋冬三季向下太阳短波辐射日变化较平滑,说明这三季受云雨天气影响较少。各季节向下太阳短波辐射日总量变化与其最大值有类似规律(如表1),春季最大,为23.390 MJ/m2,夏季次之,为21.254 MJ/m2,秋季为15.811 MJ/m2,冬季最小,为12.700 MJ/m2,说明高寒湿地向下太阳短波辐射日总量主要是由太阳高度角的季节性变化决定的,而夏季小于春季则是由于夏季多云雨天气影响。年平均而言,不同时刻向下太阳短波辐射的年平均变化范围在0.0~688.1 W/m2之间,日总量为17.539 MJ/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