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扰动带设置:不同扰动带设置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表1 扰动带设置:不同扰动带设置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扰动带设置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观测场内有一系列径流小区,小区用PVC板围砌,投影面积为3 m×1 m,下部有出流口,用于收集小区的产流与产沙。本试验在3种坡度(5°,10°,15°)的径流小区内沿等高线选一投影宽度为30 cm的长条形区域,翻耕表层10 cm土壤作为扰动带,改变扰动带的位置(上方或下方,即小区上1/3处或下1/3处)、坡度(原坡或水平)和覆盖条件(有覆盖或无覆盖)对小区处理,并与CK(未设置扰动带的小区)比较。每个坡度9种设置,共27个处理,试验重复3次。扰动带位置及坡度如图1所示,水平扰动带与上方坡段有5 cm宽的过渡段,扰动带设置如表1所示。覆盖物为风干的玉米秸秆,切成10 cm小段,覆盖量为0.4 kg/m2[4]。试验采用TSJY-081型全自动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器进行降雨,结合当地实际降雨情况,雨强选择1.2 mm/min。试验前测得土壤容重为1.3 g/cm3,土壤初始平均含水量为10%。从降雨开始进行计时,记录开始产流时间,开始产流后每隔3 min收集一次径流试样(约300 m L),产流30 min后结束降雨。泥沙量用烘干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