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人体在稳定与非稳定状态下不同负重时肌肉相对RMS测试结果》

《表2 人体在稳定与非稳定状态下不同负重时肌肉相对RMS测试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稳定与非稳定状态下负重与肌肉活性关系模型的构建与实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相同负重在稳定与非稳定状态下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相邻的低负重与高负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相邻的低负重与高负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表示P<0.01,※※※表

由表2可见2个重要结果:①稳定与非稳定状态下的人体肌肉活性均随着负重的提升而显著提高(P<0.05,P<0.01,P<0.001),即负重更高者对肌肉的刺激更大,这一结论验证了以往大多数学者的观点[1-3,13-15];②稳定与非稳定状态在不同负重时对肌肉活性的刺激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在0%RM时,非稳定条件刺激了更多的肌肉,除GMa、RF、VM、VL外,均表现为非稳定状态对肌肉刺激更强,这一点与洪扬等[1]的研究存在一定出入,究其原因,这不仅与负重、支撑面质地有关,还与受试者的动作类型(以往研究为杠铃深蹲,本文为保加利亚单腿蹲等)有关,文献[16-18]中的研究也能够佐证这一观点。在30%RM时,稳定与非稳定状态均存在各自的优势,这进一步验证了袁雷等[19]、董德朋等[20](软支撑:平衡盘)的研究结果。当负重提升到60%RM、90%RM时,稳定与非稳定状态对肌肉刺激效果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减,表现为无显著性(P>0.05),Willardson等[3]的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