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研究区灯二段溶洞中白云石充填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表2 研究区灯二段溶洞中白云石充填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四川盆地北部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四段储集层特征及成因差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受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的影响,研究区灯影组经历了两期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分别在灯二段顶部与灯四段顶部形成两个风化面。在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中,灯二段及灯四段中上部均见有被机械碎屑物充填的溶沟、溶缝及白云质岩溶角砾岩(见图6),但灯四段地层中未见大型溶洞及典型表生岩溶充填产物——“葡萄花边”构造,说明表生岩溶作用对灯四段影响不明显;而灯二段中上部分布有大量的顺层、穿层的“葡萄花边”构造及残余“葡萄花边”洞,其洞径可达几厘米至数十厘米;“葡萄花边”纤状白云石中的Sr2+、Na+、K+和Fe2+等元素与其后两期粒状亮晶白云石充填物相比明显偏低(见表2),阴极射线下“葡萄花边”构造发光较弱(见图6e),表明其属于开放氧化的大气淡水环境产物,而粒状亮晶白云石则为较为封闭的埋藏环境产物,沉淀水体盐度较高。结合大量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地球化学特征,笔者认为“葡萄花边”构造的形成与桐湾运动Ⅰ幕导致的灯二段表生岩溶作用有关,类似于现代碳酸盐岩溶洞中的钟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