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有机碳各组分碳密度所占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比例》

《表1 有机碳各组分碳密度所占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比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机肥施用年限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来源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增加源于有机碳各组分密度的增加,从各组分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的贡献情况来看(表1),0~20 cm土层,惰性有机碳>活性II有机碳>土壤活性I有机碳,可见有机培肥初期活性有机碳贡献较大,而长期培肥条件下惰性有机碳贡献较大;而20~40 cm土层,活性II有机碳>惰性有机碳>活性I有机碳,变化特征与0~20 cm土层有所差异,活性II有机碳贡献较大。有机肥施入影响有机碳各组分的碳密度,其分配特征在不同区域略有差异。例如,Dou等[23]在吉林公主岭的研究表明,黑土有机培肥25a后土壤有机碳密度由49.50 t/hm2增加到56.10 t/hm2,且各组分中以惰性有机碳密度增加为主,以土壤活性有机碳密度的增加为辅;Zhang等[11]的研究表明,灰漠土开垦为农田60 a,期间适当配合有机肥施入,0~3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26.00 t/hm2,其中活性I、活性II和惰性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3.00、3.00和20 t/hm2。有机培肥后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各组分的碳密度均显著增加,其原因一方面为牛粪作为碳源物质直接施入到土壤[31];一方面为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作物根系和凋落物归还土壤的数量[32];另外,牛粪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较高,可增加惰性碳源的比例;同时,牛粪作为新鲜碳源施入到土壤之中可以激发SOC的矿化[33],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有机碳的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