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城市碳平衡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城市碳平衡评价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碳平衡仿真模拟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评价一个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是否为低碳发展,需要知道该城市的碳平衡水平,其核心是考察该城市在某个发展阶段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在本研究中,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和碳平衡的计算是基础研究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城市碳排放和碳吸收专指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和吸收。由于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加之化肥等的使用,耕地也会产生碳排放,所以本文的碳排放量主要是基于6种主要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以及耕地面积的统计与计算得出。碳吸收主要是指依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的CO2,所以本文的碳吸收量主要是基于林地、草地和耕地面积的统计与计算得出,其中耕地的碳吸收主要为土壤和作物吸收的CO2。因此,本文建立的城市碳平衡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第一层目标层为碳平衡水平;第二层准则层由碳排放和碳吸收两类指标构成;第三层指标层包括煤炭、燃料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6种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以及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详见表1。其中,各种化石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来源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8年发布的能源碳排放系数;耕地的碳排放系数和碳吸收系数参考文献[20];谢鸿宇等[21]在研究中指出林地的年固碳能力约为0.6~5.9tCO2/hm2,由于珠三角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造成林地的碳吸收功能不稳定,故林地的碳吸收系数取1tCO2/hm2;草地的碳吸收系数参考文献[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