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负二项回归结果: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静态与动态双重作用》

《表2 负二项回归结果: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静态与动态双重作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静态与动态双重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被解释变量为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表示在0.001水平(双侧)上显著,**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表示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N=4 785,下同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M2-M5中技术邻近项的系数均为正,技术邻近的平方项系数均为负,但是,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技术邻近对跨区域产学合作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但不显著,H1a未得到直接验证。而在M1、M6、M8、和M10中技术邻近项的系数为负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随着区域间技术邻近性的升高,区域间协同创新绩效会降低。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区域间技术邻近性较高(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区域间技术邻近平均达到0.6),导致技术邻近性和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即过高的技术邻近会对创新绩效造成负向影响,H1a得到间接验证。在模型M3-M5中地理邻近项的系数均为正,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假设H2a得到验证。M4和M5中社会邻近性的系数为正,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H3a未得到验证。这可能是因为当今社会制度逐渐完善,合作双方更多依靠合约、法规等约束彼此,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邻近对合作的影响逐渐减弱。M5中网络邻近性的系数为正,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H4a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