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冬奥会大道速度滑冰馆平面形体及结构比较》

《表4 冬奥会大道速度滑冰馆平面形体及结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冬奥会冰雪体育场馆设计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参考文献[10]基础上绘制

冰雪场馆强调“赛后运营”“以馆养馆”的重要性已成为奥运遗产决策的主要依据。《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出“只在有明确的赛后需求,且该需求得到财务上可行的遗产计划证实的情况下,才可新建永久性场馆”[1]。藉此,新建冬奥会场馆设计之初在满足赛时赛后需求下如何削减空间容积、节能降耗是赛后运营关注的重点。场馆形体容积是内部结构、功能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削减容积首先须从结构优化入手。体育建筑有彰显结构的传统,常突破功能限定使结构成为形态主角。然而技术进步并不是为了求异,而应更好满足实用性。结构选择应坚持理性,抛弃以创新为名义的跨度浪费、荷载分布畸形现象,对空间“斤斤计较”“量体裁衣”[12]。以历届冬奥会大道速滑馆为例,内设400m速滑赛道,平面轮廓一般为100m×200m,形状多为简洁、紧凑、规则的矩形、椭圆形、梭形等,剖面常采用拱形、折线、单坡,亦或中间低、两端高的“M”形、马鞍形。空间上相对弱化中间高点,结构上多采用悬索、张拉、鞍壳、桁架等成熟技术,在保持结构先进性的同时,做到先进性、适用性与易建性的高度统一。场地空间高度在满足工艺、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均质设置,有效地减少了空间容积浪费并降低能耗(表4)。另外,利用屋面形体抗击风雪冲击、利于排出雪水也对结构选型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