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盐龙湖湿地底泥氧化层与污染层之间理化性质配对t检验P值》

《表3 盐龙湖湿地底泥氧化层与污染层之间理化性质配对t检验P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型表面流人工湿地长期运行下底泥污染特性及氧化层甄别》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氧化层与其他各层存在明显理化性质差异,判定底泥氧化层是否形成应结合底泥颜色、气味、状态等现场勘查指标和Eh、亚铁、含水率、粒径分布、TOC含量、TN含量、TP含量等室内检测结果分层对比分析,若水土界面边界层底泥与其相邻层在以上指标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则可判断为氧化层形成.通过现场观察湿地底泥垂向剖面结构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底泥各层颜色、气味、状态及理化性质发现,0~1 cm为棕黄色、无明显恶臭气味、较干燥且不易流动的水-土界面边界层,与其下层存在明显分层界面.1~4 cm颜色较深,有明显恶臭气味,多孔疏松易流动,含水率、d(0.9)、TOC和TN含量均达到峰值,说明该层有机质总氮污染累积程度最为明显.所以,根据0~1与1~4 cm之间颜色、气味、状态等感官指标及含水率等定量指标的差异性可初步判定,底泥0~1 cm即为人工湿地多年运行条件下产生的氧化层,1~4 cm为湿地底泥内源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层即污染层,氧化层和污染层现场勘查分层界面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为验证上述判定氧化层形成的判定结果,对氧化层和污染层之间的理化性质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配对t检验),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在85%置信区间下,氧化层与污染层含水率、d(0.9)、Eh、亚铁、TOC含量、TN含量、TP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上述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氧化层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