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地铁移动支付的几种技术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表1 地铁移动支付的几种技术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京地铁移动支付的模式选择与战略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调研,目前地铁移动支付主要有手机购票和手机过闸两种形式。其中手机购票主要有“线上购票、车站取票”和“车站购票、车站取票”两种途径。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城市均已全网实现手机购票。这种支付方式相较传统支付更为便捷,改造工作量小,但依然要换纸票才能进站,且车票只能当天使用,不能退换。手机过闸目前主要有NFC、二维码、蓝牙3种技术方案,此外还有生物识别、熊猫一号通等试验性解决方案。二维码方案主要由支付宝及微信等支付巨头推动,是目前推广最多的方式。该方案优点是不依赖硬件模块,可以“先乘车,后付费,信息承载密度大,智能手机均能支持,覆盖面广,技术较为成熟[3]。据统计,支付宝与微信已占据中国公民移动支付92%的市场份额,但受限于地铁站内网络信号的状况,且需对整体收费装置进行改造,费用较高且周期长。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福州、厦门、无锡等城市均已使用或试行。蓝牙方式手机过闸,目前全国仅南宁地铁在试行,由南宁本地支付平台提供技术支撑。该方案优点是能基本覆盖各类智能手机,没有移动数据网络也能正常运行,综合改造成本低;缺点是必须下载专用App,使用便捷性低,推广难度较大。人脸和语音识别技术当前已较为成熟,但乘客的脸部和声音特征会影响识别的准确性。NFC技术依托硬件设施,安全保障方案更为可靠,且技术成熟,反应快捷;相关收费设备架设不会产生额外费用,相反会提升收款效率;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状态下读取,总体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但目前国内手机用户都更加习惯于“二维码”支付,支持NFC的收费设备也相对较少。地铁移动支付的几种技术比较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