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城市韧性观点的总结Tab.1 Summary of urban resilience perspectives》

《表1 城市韧性观点的总结Tab.1 Summary of urban resilience perspective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大庆市道路交通空间韧性策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韧性这个词语最早起源于拉丁语“resilio”,意义是“恢复至初始状态的能力”[1].1973年,Holling初次将韧性的思想应用到生态学体系研究范畴,用以界说生态系统稳定状态的特性[2].随后不同学科的学者开始对韧性理论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设计领域.Godschalk分析了韧性与恐怖主义以及自然灾害的关系,从城市减灾的角度对韧性城市进行了定义,分析了韧性的重要性,提出应将建立韧性城市作为国家战略[3].Coaffee等基于英国的经验,从城市韧性的角度,对城市如何应对恐怖主义和灾害提出了建议[4].Newman等从应对石油危机和气候变化出发,阐述了韧性城市的内涵和关键要素[5].Lang等以“城市区域韧性——城市和区域如何应对变化?”为主题,从城市复杂性和脆弱性、城市重构、社会资本、路径依赖、气候变化和能源利用以及减灾等角度对城市韧性进行了深入探讨[6].Dieleman强调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市民的学习能力,以激发生态文化创新[7].拉泽莱维奇等以塞尔维亚城市为研究对象寻找可执行性的韧性城市设计原则[8].总的来说,国外研究主要包括生态韧性、工程韧性、演进韧性(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