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氧化后涂层不同位置点的EDS结果及可能的相》

《表3 氧化后涂层不同位置点的EDS结果及可能的相》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TA2钛表面激光合金化制备耐1000℃高温氧化Ti_5Si_3/Ti_3Al复合涂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5(a)是涂层1000℃、50h空气等温氧化后的横截面整体形貌图。涂层经过1000℃、50h空气等温氧化后形成了疏松氧化层和致密氧化层两层,其中致密氧化层紧密地附着在涂层的表面,因此能有效地阻碍氧向涂层内部的快速扩散,从而大大降低了涂层的氧化速率,进而在高温下起到对未氧化部分的保护作用。图5(b)和图5(c)分别是图5(a)中位置a和位置b的局部放大形貌图。表3是图5(b)和图5(c)不同位置点的EDS结果。结合图5(b)和图5(c)的形貌图可知:涂层经过1000℃、50h空气等温氧化后,最外层是纯的TiO2层,次外层是含有少量Ti的Al2O3层,第3层是含有少量Al和Si的TiO2层,第4层是含有较多Al和Si的TiO2氧化层。这一氧化膜层的形成显然与TiO2、Al2O3和SiO2 3种氧化物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有关。从热力学上讲,热稳定性依次降低的顺序是Al2O3、TiO2和SiO2[26];从动力学上讲,TiO2膜中反应离子扩散速度高,膜生长速度快[26]。因此,当Ti、Al和Si 3种元素共存时,在常压和高温环境下,TiO2膜最容易形成,Al2O3膜和SiO2膜则较难形成,而且一旦形成,其致密性也优于TiO2膜。由于涂层中主要存在Ti3Al和Ti5Si3两相(图1),因此在1000℃的常压下,外层形成TiO2层,次外层形成Al2O3层,次外层以后逐步形成含有较多Al和Si的TiO2氧化层就十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