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海水中的原油及Cd Cl2对双齿围沙蚕的LC50》

《表1 海水中的原油及Cd Cl2对双齿围沙蚕的LC5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水中原油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人工海水配制的原油溶液静置2 h后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沙蚕放入后,身体表面会黏附一些原油.试验进行24 h时,低浓度(0.1、0.5、1.0 g/L)暴露组中沙蚕生活状态良好,身体运动正常,高浓度(5.0、10.0、20.0 g/L)暴露组中的沙蚕则明显表现出运动受抑制,身体扭动减弱、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等现象,暴露浓度越高受抑制现象越显著,并出现死亡现象,死亡率分别为10%、20%、50%.试验进行至48 h时,溶液表面的油膜分散成许多小的油滴,低浓度(0.1、0.5、1.0 g/L)暴露组中的沙蚕也表现出运动变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的现象,其中1.0 g/L暴露组也出现死亡,死亡率为10%;5.0 g/L暴露组运动受抑制程度进一步增强,死亡率也增加,为20%;10.0、20.0 g/L暴露组中的沙蚕身体出现充血、溃烂,头部摆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微弱,死亡率分别达到40%、80%.试验进行至72 h时,低浓度(0.1、0.5、1.0 g/L)及5.0 g/L暴露组中沙蚕运动更加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微弱,10.0、20.0 g/L暴露组中沙蚕身体流脓、断裂、腐烂,丧失收缩能力,对外界刺激反应极其微弱,至此时所有原油暴露组均出现死亡,但低浓度(0.1、0.5、1.0 g/L)及5.0 g/L暴露组的死亡率均低于30%,而10.0、20.0 g/L暴露组的死亡率高达50%和90%.不同暴露时间双齿围沙蚕的死亡率如图1所示,死亡率随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升高,72 h暴露期间,对照组未出现死亡,与低浓度暴露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死亡率结果,采用SPSS 17.0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死亡率与暴露时间无显著相关性(R2=0.108,P>0.05),而死亡率与暴露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35,P<0.05).根据死亡率结果,采用SPSS 17.0回归分析计算得到各暴露时间的LC50见表1,其中24 h-LC50为13.08 g/L、48 h-LC50为9.80 g/L、72 h-LC50为8.37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