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京津冀地区2011年~2017年产业融资投入统计》

《表2 京津冀地区2011年~2017年产业融资投入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2011-2017年中国金融统计数据和国家重点金融实验室观察数据。

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3种:政府财政性融资、企业自主融资和金融机构信贷。从京津冀产业资金投入的现状看,一是产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化,主要是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投入的资金虽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2924.6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3281.6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16%,但企业自主融资和民间金融投入非常有限。由此导致出现产业变迁和协同过分依赖于国家融资的单一化现象,从而制约了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的质量和速度(见表2)。二是资金投入对象单一化。政府作为产业融资的主体,出于风险和收益的考虑,在资金投入对象的选择过程中,往往出现“嫌贫爱富”的现象,将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大型或认为收益较好的企业中。而作为产业和科技创新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则缺乏明显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资金,呈现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不足、内部融资乏力、资本市场硬约束等现实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步伐,也制约着北京非首都功能向周边转移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