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有关婚俗记载一览表》

《表1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有关婚俗记载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跳月与野合:明清贵州苗族婚姻的香艳刻画及其意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那么,贵州的“跳月”现象是何时出现的呢?据说起源于母系社会[11],并相传与蚩尤有关,所谓“蚩尤代炎帝为政,尚利好杀,不耻淫奔,民间化之,于是跳月之风起矣”[12]。然而,稽考文献,跳月二字相连,最早见于南宋李石《方舟集》的五言诗中,其诗云:“老蟇亦放光,跳月天南垂”[13],然此与婚俗无关。不过,明人杨慎在《升庵集》里,曾有这样的说法:“宋乾德中,牂牱入贡,召见询问地里风俗,令作本国歌舞,一人吹瓢笙,名曰水曲,即今芦笙也。”杨慎曾“闻芦笙”,“乃在盘江河,河边跳月歌,令人玄鬓皤”[14]。由此,他把在贵州盘江江边的芦笙及跳月歌与宋代的水曲联系起来,似说明宋代即已经有了跳月一类的舞蹈。事实上,杨慎在嘉靖年间过贵州新添卫时,亦曾留下了这样的记载:“男女踏歌,宵夜相诱,谓之跳月。东苗种人皆吹芦笙,旋绕而歌,男女相和,有当意者即偶之,曰跳月成双。”[15]董广文称之“为关于苗族跳月习俗的最早田野调查文字记载”[16]。然而,这是否就是最早的记载?显然不是。贵州现存下来最早的地方志,为弘治年间所修《贵州图经新志》,其中有多处提到了婚俗。为示说明,兹摘录相关内容,列表1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