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政府绩效基础模型不同时点介入比较》

《表1 政府绩效基础模型不同时点介入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激励、价值与有效性:三权视角下政府绩效评价监督的模型选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模型由于监管介入的时间差异,其可实现的价值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实现机制与监管成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总体而言,如果监管的介入时间在整个项目开始前,那么整体成本要高于事后介入,也就是说,事前介入和事后介入所形成的管理机制与管理结果完全不同。比如对于预算进行绩效评价,如果监管权的介入在事前,那么也就是赋予了监管权事前参与整个预算决策的过程,这个过程更可能会成为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不论这种利益博弈的权力赋予哪一方,都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对该权力给予保障。整个政府管理和政府战略的决策会整体前置。事前介入的预算评价方式更接近于西方的绩效预算,即在预算的前置过程就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和参与。如果预算过程事后介入,那么更接近于中国对预算的绩效评价,即预算绩效,即对预算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这两种介入时点的不同完全改变了整个绩效体系的结构。由此可见,介入时间的差异对监管权可实现的价值、管理机制、监管成本具有较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