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青藏高原西部地区转折前后期大气边界层高度、地表热通量和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表2 青藏高原西部地区转折前后期大气边界层高度、地表热通量和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藏高原夏季大气边界层高度与地表能量输送变化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和※分别表示通过0.1,0.05,0.01和0.001的显著性水平

2009年是西部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气候突变时间,也是地表热通量由增加趋势转变为减小趋势的转折时间,为了探讨气候突变前后各气象因子对大气边界层高度、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影响的差异,分别计算了气候突变前、后各要素对大气边界层高度、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影响程度,为了让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以及突变前后的相关系数大小可做对比,选取2003—2009年作为气候突变前,2010—2016年作为气候突变后,选取时长相等的时间段做研究。如表2所示,发现影响西部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和地表热通量的重要因子0~10 cm土壤含水率和10 m风速在气候突变前后各要素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对大气边界层高度来说气候突变前后10 m风速均是通过0.05显著水平的重要因子,但气候突变之后相关系数下降了0.1左右,说明气候突变之后10 m风速对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弱。云量在气候突变后和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相关系数减小,说明气候突变后云量对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影响程度下降。0~10 cm土壤含水率与边界层高度的相关系数增大,气候突变前能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和气候突变后能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气候突变后0~10 cm土壤含水率对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影响程度增大,是气候突变后对大气边界层高度影响最为重要的因子。对地表感热通量而言,气候突变后0~10 cm土壤含水率相关系数通过0.001显著性检验,10 m风速通过0.01显著性检验,是突变后影响高原西部地区地表感热通量的重要影响因子。地表潜热通量气候突变后的影响因子主要是0~10 cm土壤含水率,云量和10 m风速,但云量和10m风速对西部地区地表潜热通量的相关系数在转折后期显著减小,0~10 cm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则突变后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