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种植被样地不同坡位0~40cm土层土壤容重及孔隙度》

《表1 两种植被样地不同坡位0~40cm土层土壤容重及孔隙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宁南山区不同植被退耕林地及其坡位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以骆驼林流域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反映了土壤密实情况,容重越低、孔隙度越大表明土壤越疏松,水土保持能力越好[16]。表1为天然沙棘和人工油松坡面不同坡位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由表1可见,天然沙棘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1.01~1.43 g/cm3,人工油松为1.26~1.51 g/cm3,两种植被除下坡位外,其他两坡位同一土层土壤容重均为天然沙棘<人工油松。天然沙棘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值下坡>上坡>中坡,分别为1.33、1.23、1.14 g/cm3,人工油松土壤容重均值中坡>上坡>下坡,分别为1.42、1.41、1.32g/cm3。由于土壤细颗粒受雨水淋洗沿坡面下降,使得两种植被下坡位土壤容重最大值均出现在0~1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呈相反的规律。由表1还可以看出,除下坡位外天然沙棘其他两坡位0~4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均值均超出人工油松14%以上。两种植被各坡位的非毛管孔隙度均小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比例集中在7%~20%之间,其中天然沙棘0~4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度均值以中坡位最高,为16.85%,超出人工油松非毛管孔隙度均值最大的下坡位1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