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巴蜀地区元明殿堂建筑转角铺作所使用斗栱法的形式变化》

《表1 巴蜀地区元明殿堂建筑转角铺作所使用斗栱法的形式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略论巴蜀地区元明殿堂建筑转角及翼角布椽技术的“滞后现象”》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使用斗栱法的样本建筑中,元代眉山报恩寺大殿仅通过转角铺作的挑斡尾部承托扣交金檩这种形式经过简朴变化,至宣德年间出现了仁寿甘泉寺大殿仅有面阔方向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共同出挑斡承托扣交金檩的不成熟形式。此后,安岳道林寺大殿通过两侧补间铺作挑斡承托扣交金檩,此时角梁已不再延伸至金柱而是至于扣交金檩处,这一变动增大扣交金檩承受荷载的同时也对斗栱法承托力提出更高要求,而道林寺斗栱法的形式可视为对荷载改变作出的相应变化(表1),由此反映出巴蜀地区殿堂建筑中角梁搭接位置对于斗栱法形式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