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巴蜀地区元明殿堂建筑转角铺作所使用抹角梁法的形式变化》

《表3 巴蜀地区元明殿堂建筑转角铺作所使用抹角梁法的形式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略论巴蜀地区元明殿堂建筑转角及翼角布椽技术的“滞后现象”》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巴蜀地区使用抹角梁的样本建筑中,均为大抹角梁形式。明代初期的样本建筑中,抹角梁均为单独使用,结构形式简洁,与转角铺作里跳无多余的构件连接关系。至明代中期的慧严寺大殿,其转角构造中除使用抹角梁外,同时出现不作承重之用的递角梁。建造时间稍晚的广安兴国寺变化更为明显,递角梁已直接置于抹角梁之上(表3)。在抹角梁的具体形式变化中,巴蜀地区在元明时期始终未出现小抹角梁的做法,同时大抹角梁的形式变化均与结构性能关系薄弱,由此可见该时期抹角梁在巴蜀地区仍为早期发展阶段。而在明代中期出现的抹角梁与递角梁的结合中也能看出递角梁对于抹角梁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