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正演模型参数对比:基于重处理数据的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壳速度结构》

《表1 正演模型参数对比:基于重处理数据的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壳速度结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重处理数据的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壳速度结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OBS2006-2测线经过异常数据校正与处理后,结合两次作业的所有数据,加入了第1次投入的部分台站记录的炮点数据,共得到11个台站的宝贵数据,可以看到丰富的深部信息.其中包括:直达水波震相(Pw)、沉积基底反射震相(PsP)、地壳内折射震相(Pg)、康拉德面反射震相(PcP)、莫霍面反射震相(PmP)和上地幔首波震相(Pn).OBS08台站地震剖面图中,Pg震相清晰可见,最远可以追踪到120km(图2),PmP震相可追踪至~120km左右,在偏移距为45~55km还识别出了上地壳底界面(康拉德面)的反射震相PcP(图2).重新解编的OBS03台站(图3)的Pg震相清晰连续,最远可追踪至-70km处;台站左右两侧均有视速度较大且呈双曲线形态的PmP震相,右半支偏移距为25~70km,左侧半支偏移距为-70~-20km;Pn震相只存在左半支,紧随PmP出现于-85~-65km(图3).位于深海盆中OBS10站位同样可见清晰连续的Pw、Pg、Pn震相(图4),Pg震相受沉积基底面影响,起伏较大;深海盆中Pn震相较为发育,右半支可连续追踪长达~80km(偏移距45~125km).通过数据重处理后的震相拾取,增加了9552个走时数据(表1),为精雕细琢OBS2006-2测线的速度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