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两种灌溉模式水稻产量性状对比》

《表3 两种灌溉模式水稻产量性状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薄、浅、湿、晒”与节水控灌两种灌溉模式对水稻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薄、浅、湿、晒”和节水控灌早稻、晚稻产量性状的对比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TW早稻粒长9.20mm、晚稻穗长22.90 cm,分别比WI早稻粒长、晚稻穗长高0.55%和0.75%,差异不显著;相比之下,WI早稻穗长及晚稻粒长则高于TW,但差异也没有达到5%(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灌水模式下水稻穗长、粒长相当,TW和WI对二者的影响没有规律性。TW早、晚稻的千粒重和产量均分别高于WI早、晚稻的千粒重和产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趋同性。其中TW早稻千粒重26.93 g、产量7523 kg/hm2,比WI早稻千粒重、产量分别提高0.60%、1.10%;TW晚稻千粒重、产量也分别比WI晚稻千粒重、产量高1.53%、0.75%,但差异均不显著。上述分析表明,TW和WI早稻、晚稻各项产量指标数据均非常接近,差别低于5%,可见两种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性状并没有造成差异显著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