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灌溉模式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3 不同灌溉模式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灌溉模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特点》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Note: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at P<0.05 level.

不同灌溉方式比较,2015年微喷灌和管灌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3),但微喷灌模式低密度处理增产效果更大,其中早收和晚收处理分别较管灌模式高5.1%和7.2%(表3);而2016年微喷灌模式产量显著高于管灌模式(表3),且该模式高密度处理增产效果更好,早收和晚收处理分别较管灌模式高6.0%和10.8%,微喷灌模式产量较高主要由于其千粒重显著较高。推迟收获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2015年微喷灌和管灌晚收获处理较相应的早收处理平均分别增产12.6%和9.7%,且该年份灌溉方式和收获时间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互作效果(表4);2016年高密度下微喷灌和管灌晚收处理较相应的高密度早收处理分别增产6.9%和2.3%,说明玉米收获越晚,玉米微喷灌模式的增产效应更能充分发挥,该模式产量较高同样由于其千粒重显著较高。增加密度提高玉米产量效果显著,总体2015年和2016年平均通过增加密度实现增产分别为11.0%和5.2%,增产因素来自群体的增加,穗粒数与千粒重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