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藤茶叶片转录组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

《表4 藤茶叶片转录组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藤茶高通量转录组分析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挖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合成途径:首先通过苯丙烷途径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香豆酰-Co A,然后香豆酰-Co A进入黄酮合成途径,与3分子丙二酰Co A结合生成查尔酮,再经分子内的环化反应生成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最后通过分支途径合成黄酮、异黄酮、黄酮醇、黄烷醇和花色素等黄酮类化合物(邹丽秋等,2016)。基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获得98个藤茶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表4),其中18个映射到苯丙烷代谢通路上,分别编码苯丙氨酸向香豆酰-Co A转化所需的3种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和对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有80个Unigenes映射到类黄酮类化合物代谢通路上,编码该通路中的14种关键酶,包括从香豆酰-Co A向二氢黄酮转化所需的查尔酮合成酶(CHS)和查耳酮异构酶(CHI),以及从二氢黄酮到黄酮醇和黄烷醇合成支路所需的黄烷酮-3-羟化酶(F3H)、类黄酮-3’-羟化酶(F3’H)、类黄酮-3’,5’-羟化酶(F3’5’H)、黄酮醇合成酶(FLS)、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花青素还原酶(ANR)、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AR)、无色花色素双加氧酶(LDOX)、香豆酰酯3’羟化酶(C3’H)、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黄酮醇3-甲基转移酶(F3OMT)和莽草酸羟基肉桂转移酶(HCT)共1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