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城市韧性评价指标的总结与分类》

《表3 城市韧性评价指标的总结与分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韧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近年来,诸多学者尝试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Joerin等[61]以面向韧性社区行动为目标,从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机构、自然5个维度初步构建城市社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Cutter等[62]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机构、环境5个维度选取27项区域韧性评价指标;Hudec等[63]从经济、社会、社区管理能力3个维度12个指标评价了斯洛伐克应对金融危机的城市韧性差异;之后,国内研究人员尝试也从“经济、社会、制度、生态、设施”多维度构建城市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杨莹等[64]借鉴BRIC测量模型,从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经济和制度5个维度选择23个指标对广州市应对公共健康风险的社区韧性差异性进行评价;白立敏等[65]采用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等4个系统28项指标来构建城市韧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当前城市韧性评价主要集中于社区、城市、区域3种不同层次的评价,而不同层次的评价侧重点不同:首先,城市社区韧性评价最为常见,该类评价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社会资本的评价,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和治理风险灾害的直接主体,提升社区韧性有益于增强城市韧性;其次,城市韧性评价多考虑综合风险,多关注城市人文和环境层面要素的韧性差异性;最后,区域层次韧性评价则以空间灾害风险评价基础来提升系统安全性为目标,强调对冲击的自我调适与转型能力。此外,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也是城市韧性评价不可或缺的环节,通常权重赋值的方法有专家打分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熵值法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综合来看,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可按生态、经济、社会、制度、设施5个维度总结分类(表3),既有共性指标,也有差异性指标,而城市韧性的发挥离不开人文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支撑,而提升各方利益者、行动者对潜在危害的感知可以增强城市韧性[36]。因此,未来城市韧性评价应增加社会、制度等人文层面指标,建立起符合城市韧性评价内容、特征的客观、全面、合理、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