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历代有关开心散类方的平均剂量及其与主治的关系》

《表2 历代有关开心散类方的平均剂量及其与主治的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典名方开心散功能主治衍变与剂量的关联考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69]:北周、唐代一分≈0.373 g,一两≈37.3 g;宋、金、元一两≈40 g,1分≈0.4 g;明、清一钱≈3.73 g,一分≈0.373 g,一两≈37.3g。

为方便临床应用,采用国内较为公认的剂量换算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69]对《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及其类方进行剂量折算。据史料记载,唐代衡制有大制、小制之分,大制为小制的三倍,四分为一两,一分≈3.5 g,一小两≈14 g,一大两≈42 g,按小制折算为远志14 g,人参14 g,茯苓28 g,菖蒲14 g;按大制折算为远志42 g,人参42 g,茯苓84 g,菖蒲42 g。开心散自创立至清代,远志的平均用药剂量为57 g,人参为62 g,茯苓为70 g,远志为54 g。古人运用其治疗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梦遗、便浊多重用人参、茯苓,同时,人参∶茯苓约为1∶1,远志∶菖蒲约为1∶1,这一配伍比例较为恒定;治疗“目能近视,不能远视”多重用远志、菖蒲,但仍然存在远志∶菖蒲≈1∶1这一配伍规律。此次研究还发现,远志∶人参∶茯苓∶菖蒲为2∶3∶3∶2这一配伍比例出现的频率最高,最早见于《古今录验方》的定志丸,也基本上囊括了《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及其类方的主治病证,亦满足人参∶茯苓约为1∶1,远志∶菖蒲约为1∶1的配伍规律。其他配伍比例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1∶1∶1∶1,1∶2∶2∶1和2∶1∶3∶2。查阅近10年开心散的临床应用研究并统计用药剂量[8,70-75],结果发现,远志的平均用药剂量为11 g,人参15 g,茯苓17 g,菖蒲9.5 g,亦存在人参∶茯苓约为1∶1,远志∶菖蒲约为1∶1的规律,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饮片常用剂量,远志3~10 g,人参3~9 g,茯苓10~15 g,菖蒲3~10 g。经对比发现,现代应用开心散剂量明显少于古代剂量但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较为接近,且现代研究多用于记忆力下降、抑郁等相关疾病,在主治证上与古人比较有较多舍弃。不同时期药物的平均剂量及治疗不同病症的平均剂量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