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南药神效》、《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药物歌诀》

《表2《南药神效》、《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药物歌诀》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越南古医籍《南药神效》载药特点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真柳诚指出:“(越南)广泛采用歌赋形式之背景,或即出自社会经济及口承文化之特征。”[4]而事实上,越南用歌诀记载本草的特征,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的影响。在中国,《诗经》是最早以歌赋的形式介绍药物知识的文献,随着本草品种的积累与扩充,宋代出现高度凝练本草知识的歌赋类本草文献,元代本草歌赋继续发展,至明代达到创作的高潮,其影响逐渐波及越南、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13]例如中国金元医籍《药性赋》[14]将常用中药按照药物寒、热、温、凉属性,用韵语编写成赋体,流传至今。中国明代医家龚廷贤编写的《药性歌括四百味》[15]采用歌括形式对每味药物的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南药神效》将中国传统的药物歌赋形式,与越南民间文学特点相结合(见表2),采用歌诀形式记载药物,对越南陈朝、后黎朝时期歌赋形式的医学著作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