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刘天华、曹安和、刘德海演奏谱之对比》

《表6 刘天华、曹安和、刘德海演奏谱之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琵琶曲《飞花点翠》的流传与变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刘天华承沈氏一脉后传于曹安和,到现代《飞花点翠》常用谱还有刘德海的改编谱,其流传情况不仅扩大了流传地域还突破了流传派别,使这首传统琵琶曲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论刘天华的演奏版本是否具有个性化的成分,不论解读的冬景是否是先生的本意,《飞花点翠》在此时期发生的改变其实都影响着它的传统题意,这种影响使乐曲的表达和演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进而赋予了乐曲新的生命力,这也是促使它成为琵琶著名文曲的重要原因,也是冬景的诠释在现在演奏中常被诠释的原因之一。《飞花点翠》虽不是刘天华的创作曲目,但是刘天华对于《飞花点翠》演奏上速度、技法技巧的改变都反映着刘天华国乐改进的思想。程朱溪在《音乐杂志》的《发刊辞》中总结了国乐改进社的作用,他写道:“我们相信一国的国乐自有他的前途与使命,组建国乐改进社使大家都明了现在国乐的状态,前途。在过渡时期,国乐的改进与西乐的介绍并重”[22]378-379。此曲是在刘天华国乐改进的思想影响下,于1927年国乐改进社成立之后进行录音的,整个对于“瀛洲古调”的学习也贯穿刘天华的音乐学习生涯,国乐改进的思想对乐曲二度创作的影响不言而喻,《飞花点翠》的改变实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刘天华国乐改进的思想,还反映了刘天华对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态度。《飞花点翠》与刘天华其他的自创曲的“新曲新法”不同,它是“古曲新法”,是刘天华所留下的器乐曲中为数不多的非自创的改编古曲。刘天华先生对传统器乐做出的改变,不仅突破了《飞花点翠》在崇明地域中流传的流派限制,还突破了流派限定的演奏方式,这种突破并不能完全变更和替换传统音乐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但这种突破打破了流传限制、地域限制。时代思潮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这些影响容易引起演奏上的改变,让人们对乐曲产生新的体验,让人们对音乐作品的题意产生新的解读。如黄翔鹏先生所说:“急速或激愤,舒缓或优美,人们的歌与哭,欢乐与忧愁,血肉联系那样的交融在这条历史长河之中,你不知道她的流域有多宽,河床有多深,流传有多长你就无法理解她的丰富多彩以及这种千变万化的来源。”[24]可以看到在刘天华之后的曹安和、刘德海的版本中《飞花点翠》的乐谱仍然没有固定化,在乐谱相互间仍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如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