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组在1.5 Nm力偶下寰枢椎各方向活动度(±s,n=6)》

《表1 各组在1.5 Nm力偶下寰枢椎各方向活动度(±s,n=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寰枢椎后路固定补救方案的生物力学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内固定组对齿状突骨折模型各方向的控制与对照组和失稳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1~2屈曲状态时,各组活动度均显著降低,A组与其他固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2后伸时,A、B、C、D、E各组分别降低正常活动度的79%、52.4%、72.7%、72.4%和63.3%,其中B组和E组对后伸的控制较A组弱(P<0.05)。左侧弯时,A组降低正常活动度的88.4%,B组降低78.8%,C组降低50.5%,D组降低66%,E组降低77.5%;其中C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固定方法均显著降低C1~2的右侧弯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1~2左侧轴向旋转的控制,B组、C组与A组相比活动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轴向旋转,B组C1~2活动度大,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