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金厂河矿床及其围岩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

《表2 金厂河矿床及其围岩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滇西保山地块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基于流体包裹体和硫、铅同位素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硫促进Cu、Pb、Zn等亲硫元素的沉淀,是形成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矿化剂,其同位素组成是推断矿质来源和成矿过程的有效依据之一(Ohmoto,1986;Hoefs,2009;陈永清等,2009)。金厂河矿床金属矿物类型较简单,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基本不含硫酸盐类矿物,说明矿床形成于低氧逸度条件下;石英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金属硫化物的共生组合和围岩蚀变特征显示,其热液体系属中-低温流体环境,与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一致,在低氧逸度、中-低温条件下,成矿热液体系内的硫显示硫的来源(Ohmoto,1972;郑永飞等,2000)。金厂河矿床矿石硫化物δ34S值为+2.5‰~+11.1‰,属较低正值(表2),均值+5.65‰,极差8.6‰,变化范围较大。硫同位素分馏若达到平衡,δ34S值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郑永飞等,2000),金厂河矿床的黄铜矿分别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的2个次级成矿阶段,呈“两段式”分布,其中,铅锌硫化物阶段的黄铜矿分布于左侧,与闪锌矿和方铅矿共同呈“塔式”分布,δ34S闪锌矿>δ34S黄铜矿>δ34S方铅矿;铁铜硫化物阶段的黄铜矿靠近黄铁矿(采自围岩)分布,δ34S黄铁矿>δ34S黄铜矿(图9),说明各成矿阶段内硫同位素分馏已达平衡状态,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能代表成矿流体的S同位素组成,并用于限定其氧化还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