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人情关系的结构类型划分》

《表1 人情关系的结构类型划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腐败、人情关系及其治理探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人情关系的三个部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体现出不同的状态,即这三部分内容在人们行动的不同社会环境中所占的比重会不一样。如表1所示,本文将人们行动的社会环境按熟悉程度划分为熟人圈、陌生人圈和混合圈(介于熟人和陌生人的活动环境)。这样划分主要是出于对我国乡土社会传统形态变迁的考虑,传统乡土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熟人社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本和资源的流动性不断地提高,原有的封闭乡土社会逐渐地和外界联系起来,乡土社会的结构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带来了人情关系发挥作用的形态变化。第一,在熟人圈中,人情关系存在较多的情感性与规范性,但工具性较少,因为在熟人社会中,人情往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交换,即使是有工具性目的,这种交换也是不对称的,也是发生在乡土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长时期当中。第二,混合圈是熟人圈逐渐发生变化的开始,或者也可以理解为陌生人之间活动圈子的逐渐熟悉化过程,在混合圈中,人情关系会有较少的情感性,但工具性成分会较多,因为和半熟人进行人情往来风险会比较高,有些时候的人情都是有目的的人情交换,规范性成分会少于熟人圈中的程度,随着行动主体之间熟悉程度的降低,人情规范也逐渐的趋于形式化。第三,在陌生人圈中,行动主体之间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间都不了解,此种状态的人情关系的情感成分就基本上不存在,规范性成分也较少,若是此时想通过人情往来进行交换,这种人情关系就成为了纯粹的交换工具,此时的“礼”成为了一个完全形式化的东西,此时人情关系的规范性会处于一个少的状态,在陌生人圈中的人情关系规范很多时候会表现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