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子宫颈癌手术术式Q-M分型》

《表2 子宫颈癌手术术式Q-M分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子宫颈癌C1型术式的规范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898年,Wertheim进行了第1例经腹子宫根治术,其主要方法是经输尿管表面和内侧,游离输尿管,然后切除足够长的主骶韧带,后人称其为Wertheim术(魏氏术)[2];1944年,Meigs对Wertheim手术进行了改进,其主要改进游离“输尿管床”,从输尿管外侧入路,充分游离膀胱子宫颈韧带中的输尿管,后人称其为Meigs术(梅氏术)[3]。1948年,Bruschwig[4]对中央型复发的子宫颈癌实施盆腔器官廓清术。1961年Okabayashi(冈林)的学生小林隆完成了世界上第1例保留神经的子宫颈癌根治术;1974年,美国MD.Anderson医院的Piver等[5]提出了“子宫颈癌手术的5型分类法”,后人简称为Piver分型(见表1)。1988年,Sakamoto发表了世界上第1篇保留神经的子宫颈癌手术的英语论文,并命名为“东京术式”。1991年,该术式被正式命名为“保留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NSRH)。1992年,Nezhat等[6]报道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子宫颈癌根治术。1994年,Dargent等[7]报道了早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因为这种手术在切除病灶的基础上保留了生育功能,这被认为是子宫颈癌手术发展人性化的一个“里程碑”[7]。2008年,Querleu等[1]提出关于子宫颈癌手术的“Querleu-Morrow分型”(简称Q-M分型)(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