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渗碳烧结后样品自表层到深层的硬度值(HV5)及贫钴层最大硬度与富钴层硬度的极差值》

《表5渗碳烧结后样品自表层到深层的硬度值(HV5)及贫钴层最大硬度与富钴层硬度的极差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体碳含量对梯度结构硬质合金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钴相梯度结构形成的驱动力普遍认为是,在渗碳烧结过程中,合金中存在的毛细管力。但是硬质合金在渗碳处理前,通过低压烧结合金已经基本全致密了,合金中不存在毛细管力。A.F.Lisovsky[15-16]认为,固体渗碳过程中,由于在合金生成了大量的WC相,表层WC晶粒在溶解析出机制作用下长大[17]。随着渗碳反应的进行,合金内部发生渗碳反应,生成部分游离的W原子,由于W原子在碳含量高的Co相中溶解度高,游离的W原子通过Co相扩散到表层,在WC晶粒上与Co相中的C共同析出,表层WC晶粒长大,液相Co向内层迁移,同时W原子的扩散会使得在合金WC+Co+η/WC+Co界面产生许多缺陷,促进Co相向该区域扩散,从而形成Co相梯度结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