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近期文献报道中国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发生率、发生时相和不同类型破裂构成比》

《表2 近期文献报道中国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发生率、发生时相和不同类型破裂构成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现代临床特征和挑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FWR:游离壁破裂;VSR:室间隔缺损;PMR:乳头肌断裂

自20世纪90年代起,溶栓治疗和pPCI逐渐应用于MI患者,尤其是自pPCI成为AMI的常规治疗手段后,心脏破裂的发生率较再灌注治疗前时代呈明显下降趋势(图1A,表1)。一项长达35年的研究表明,心脏破裂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77—1989年的3.3%降至2001—2011年的1.7%[10]。另一项为期30年的研究表明,随着药物和再灌注治疗的应用,心脏破裂的发生率亦呈进行性下降趋势,从1977—1982年的6.2%降至2001—2006年的3.2%[3]。2010年后,MI患者心脏破裂发生率进一步显著下降至0.123%~0.77%[28]。但与多数心脏破裂发生率报道不同的是,一项1990—2007年的研究表明,MI患者VSR的发生率并未明显下降,18年间持续波动于0.25%~0.31%[29]。近10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MI患者心脏破裂的发生率略高于国外,为0.94%~8%,且各项研究均表明FWR仍是心脏破裂的主要类型,其构成比均维持在60%~70%(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