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1‘云麦53’类群和5个矮秆突变体亚类的方差分析结果》

《附表1‘云麦53’类群和5个矮秆突变体亚类的方差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小麦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其突变性状的关联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示在0.01水平差异显著。

通过聚类分析,作者发现26个矮秆突变体可分为农艺特性不同的5个亚类,不同亚类间株高、穗长和小穗数等农艺性状存在差异,其中第2亚类和第3亚类的mutant 5、mutant 23和mutant 25等5个突变体株高不到20 cm,均低于陆燕等的报道[12,17,33-35]。虽然株高较低,但mutant 11、mutant 27和mutant 28等突变体的穗长、小穗数和小花数没有变化,且节间数只是导致部分突变体矮化的因素之一,因此上述材料可用于小麦矮化育种。除此之外,26个突变体携带的株高、穗长和小穗密度等突变性状基因及其组合类型不同,如mutant 16携带株高较低(13.61 cm±0.11 cm),穗长(3.72 cm±0.02 cm)和平均节间长(4.88 cm±0.62 cm)较短,小穗密度(5.37±0.24)较高的基因组合;mutant 18具有植株偏高(44.08 cm±1.73 cm),穗长偏长(7.08 cm±0.48 cm)小花数较少(33.25±0.25)的基因组合。基于上述突变体,可望解析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小穗密度和小花数等性状的遗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