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的物理性质及0.5C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参数[8]》

《表1 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的物理性质及0.5C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参数[8]》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关等[8]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以NiSO4·6H2O、CoSO4·7H2O和MnSO4·H2O为原料,NaOH作为沉淀剂,NH4OH溶液为络合剂合成了前驱体材料。将前驱体与Li2CO3球磨混合后,在空气气氛中470℃预烧5h,750~900℃高温煅烧15h制得LNCM622。结果分析显示,不同的煅烧温度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750℃时,材料存在许多未团聚的一次颗粒(约170nm),振实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在800和850℃时,一次颗粒间接触更紧密并形成粒径更大、更致密的二次颗粒(250和340nm);当温度升至900℃,团聚而成的二次颗粒形态逐渐瓦解为尺寸约为420nm的一次颗粒,对应的比表面积变小。同时,煅烧温度会影响离子的迁移和晶格重组,对阳离子(Li+/Ni 2+)混排程度有较大影响[22]。其中,800℃下合成的LNCM622材料阳离子混排程度最低,为1.97%。在3.0~4.3V电压范围内、0.5C倍率下,该样品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85.4/171.0 mAh/g,首次库伦效率达92.2%,充放电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1.4%,优于其它煅烧温度下所得到的样品。文中分析认为,750℃的煅烧温度低,材料表面残余碱较多,加剧了充放电过程中副反应,导致较低的首效(81.2%);850℃下,煅烧温度偏高,锂盐挥发加剧,所形成的3a锂空位被Ni 2+占据,增加了阳离子混排程度。充电过程中,锂离子脱出时位于锂层的Ni 2+氧化成3价或4价,使八面体结构发生局部坍塌,造成材料结构发生不可逆相变[23],锂离子难以在放电过程重新进入锂层,从而导致不可逆容量产生;当煅烧温度达到900℃,材料基本不具备电化学性能,应归因于高温下锂盐的挥发严重,形成了缺锂化合物[8,24]。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所得到的详细参数见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