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多孔炭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参数Table 2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orous carbon》

《表2 多孔炭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参数Table 2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orous carbo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硝酸改性无灰煤基多孔炭电极材料的制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应的孔径分布图如图3所示,其孔结构及比表面积参数列于表2。结果表明,经HNO3处理后的多孔炭比表面积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PC的微孔主要集中在0.45~0.8nm之间,随HNO3浓度的增大,改性后的多孔炭在0.4~0.55nm的孔径范围内孔容明显增加,MPC-1%达到最大值,随后孔容逐渐递减。改性前后的中孔率随HNO3浓度增加,呈现不规律变化。这是由于HNO3的强氧化性,溶解了部分碳孔壁,微孔氧化溶解扩成中孔,使MPC-0.5%的中孔率变大;HNO3浓度为MPC-1%时微孔增多,且在3.5~4.5nm的孔容增加,而2~3.5nm的孔容明显减少;HNO3浓度到40%时,部分中孔生成大孔或坍塌,比表面积再次下降。这与SEM谱图相一致。结合表2中比电容对比分析,MPC-1%比电容及能量密度分别高达273F/g、24.66 Wh/kg,在同条件下的PC仅为223F/g、20.14 Wh/kg,MPC-1%较PC比电容增长了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