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8年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蒸散发量/mm》

《表3 2018年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蒸散发量/mm》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MOD16岷江上游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分布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空间分布上,不同季节蒸散发量差异明显。雨季ET高值区集中在岷江上游北部(松潘县)和海拔较高地区。非雨季时,低海拔区域为蒸散发量高值区。为明确土地利用对ET空间分布的影响,统计岷江上游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各月ET均值(见表2~3)。各类地物年均ET强度排序依次为不透水面(480.38 mm)>耕地(390.49 mm)>林地(357.67 mm)>草地(346.60 mm)>水域(168.48 mm)>裸地(123.35 mm)。林地中灌木林和未成林地ET均大于耕地,但由于研究区以有林地为主,耕地ET大于林地ET。岷江上游植被以有林地和草地为主。除6~8月,有林地ET大于草地ET,林地中灌木林和未成林地较大。究其原因,林地聚落组成复杂,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旺盛,蒸散发耗水能力强,草地类型相对单一且生长于高海拔区。裸地蒸散发量最小,由于无植被覆盖,降水后直接形成径流汇入沟渠。耕地中旱地ET大于水田ET,由于耕地中旱地持水量大于水田持水量,更难产生地表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