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目前已报道的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对二噁英和二噁英降解菌》

《表2.目前已报道的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对二噁英和二噁英降解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含氧杂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虽然已报道降解菌种类繁多,但它们对DF或DD的耐受能力和降解效率普遍较低,寻求更加高效耐受的降解菌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且目前报道的降解菌主要是DF降解菌,DD降解菌较少,可能与DD毒性高于DF有关。2016年,Chai等[82]分别利用DF、DD和琥珀酸作为唯一碳源对菌株Sphingomonas wittichii RW1进行了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DD引起300多个基因差异表达,上调基因数目最多,涉及分解代谢、底物识别、转运和解毒多个途径。相较于细菌,目前已报道的真菌中只有酵母菌Trichosporon mucoides SBUG 801能利用DF作为唯一碳源生长[83],真菌降解DF和DD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