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历年增殖放流西施舌苗摘录》

《表3“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历年增殖放流西施舌苗摘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福建长乐西施舌资源现状及保护成效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无放流,2012—2013、2016—2018年种苗壳长为平均值,数据由长乐区海洋与渔业局提供。

增殖放流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其目标在于放流物种通过资源量扩增以期形成自然种群,维持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已制定了关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规程[16],然而对于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目前国内外尚无规范的方法。多种标记放流跟踪方法的应用常见于鱼类等游泳动物增殖放流评估,而贝类放流评估尚未见可借鉴的实用技术方法。自2011年以来,在重点增殖保护区持续开展了人工培育的西施舌种苗放流活动,累计放流西施舌种苗253.07万粒(表3)。本研究调查显示保护区中西施舌资源分布范围有明显扩大,资源数量亦有显著提高,推测有增殖放流的贡献,但暂时无法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此,今后有必要及时开展专项跟踪调查,努力探索应用生物技术方法科学评估增殖放流效果,改进放流措施。福建长乐的西施舌自然种群无论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均有别于中国北方地区的种群,且种质资源优良。因此,在实施人工育苗增殖放流时,应该采用本地的亲贝进行育苗,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福建长乐西施舌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