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3种下垫面及溢流口的有效监测样本数》

《表1 3种下垫面及溢流口的有效监测样本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文献数据再分析的中国城市面源污染规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查阅近200篇城市面源污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63篇能够提供具体面源污染负荷监测数据成果的文献,对文中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提取和整理,形成全国面源污染负荷监测数据集,共包括37个城市(图1),覆盖16个省和4个直辖市,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地区(曹宏宇等,2011;常静等,2006;车伍等,2002a;车伍等,2002b;车伍等,2007;陈海丰等,2012;陈伟伟等,2015;丁程程等,2011;董雯等,2013;冯萃敏等,2015;宫曼莉等,2018;郭婧等,2011;郭宇等,2018;韩冰等,2005;郝丽岭等,2012;何梦男等,2018;何茜,2017;侯立柱等,2006;侯培强等,2009;侯培强等,2012;华蕾等,2012;黄国如等,2018;黄金良等,2006;黄群贤等,2006;纪桂霞等,2006;蒋沂孜等,2013;荆红卫等,2012a;荆红卫等,2012b;来雪慧等,2015;李春林等,2014;李飞鹏等,2016;李国斌等,2002;李海燕等,2013;李贺等,2008;李立青等,2007a;李立青等,2007b;李立青等,2009;李立青等,2010;李青云等,2011;李思远等,2015;鹿海峰等,2012;罗鸿兵等,2012;马英等,2011;莫文锐等,2012;任玉芬等,2005;任玉芬等,2013;汪楚乔等,2016;王婧等,2011;王军霞等,2014;王显海等,2016;谢雨杉等,2008;杨逢乐等,2007;杨龙等,2015;叶闽等,2006;张娜等,2009;张千千等,2014;张香丽等,2018;张亚东等,2003;张志彬等,2016;赵建伟等,2006;赵磊等,2008;周冰等,2016;卓慕宁等,2003)。监测资料主要针对屋面、道路和绿地共3种代表性城市下垫面,考虑悬浮颗粒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和总氮(TN)共5种常规水质指标。此外,为了分析雨污合流制排水分区的面源污染问题,收集了上述文献中提供的16个合流制溢流排口的监测数据成果。最终从文献中提取得到的有效监测数据成果的样本数见表1。总体而言,从文献中提取得到的监测数据成果较为丰富,能够满足全国范围面源污染总体特征的识别,但同时能够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道路和屋面的面源污染,而对绿地和合流制溢流排口的关注相对不足,样本数量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