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植被NPP影响因子q值统计》

《表3 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植被NPP影响因子q值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喀斯特植被NPP定量归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分异及因子探测器的运行结果表明,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内的同一因子以及同一地貌形态类型区内的不同因子对NPP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其解释力有显著差异(表3)。在各个地貌形态类型区中,植被覆盖度仍是影响NPP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其解释力均大于71%。土地利用类型在中海拔平原和中海拔台地等相对平缓的地区对NPP的解释力达20%以上,该值是山地丘陵等地势起伏较大地区q值的近两倍。海拔因子对NPP的影响在山地地区更为显著,具体表现为小起伏中山和中起伏中山地区的q值较大,分别为0.140和0.166,而在其余3种地貌形态类型区内其解释力均不足10%。温度因子对NPP的解释力在中海拔平原、小起伏中山和中起伏中山地区较大,其解释力在10%—18%的范围内,而在中海拔台地和中海拔丘陵地区,其q值约是上述三类地貌形态类型区q值的1/5。坡度和降水因子对植被NPP的解释力在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但其值均较小。在同一地貌形态类型区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有所差异,具体表现为各个影响因子的q值在同一地貌形态类型区内的排序,如在中海拔平原、中海拔台地和中海拔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植被NPP空间分布的第二大主导因子;而在小起伏中山地区,海拔因子对NPP的解释力仅次于植被覆盖度,排在其后的是土地利用类型、温度、坡度和降水因子;在中起伏中山地区,温度是影响NPP的第二大主导因子,再则是土地利用类型,但二者的q值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