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正负地形指标:贵州高原山区正负地形特征及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表1 正负地形指标:贵州高原山区正负地形特征及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州高原山区正负地形特征及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除深切度单位为m外,其余单位均为无量纲。

参考汤国安等的研究成果[7],基于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采用最优窗口分析法(17×17),将原始DEM与邻域分析结果相减,提取大于0的栅格为正地形,反之为负地形。为验证正负地形的提取精度,选择松山流域为验证区,以1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底图,通过实地调查,手绘生成验证区的沟沿线。之后,将30m分辨率DEM提取的沟沿线与手绘沟沿线作对比(图2),并计算出两者位移情况以及沟沿线长度误差和正地形面积误差。结果显示,约有20.06%的栅格发生位移,平均位移28.21m,沟沿线长度误差为12.03%,正地形面积误差为-3.68%,表明运用30m分辨率DEM数据提取的正负地形也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情况。提取正负地形数据后,参考周毅[12]的研究成果,运用蚕食度、深切度、平均粗糙度比、形状指标、匀度指数、破碎度6个指标对正负地形特征加以量化,具体公式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