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5种不同头足类耳石特点》

《表2 5种不同头足类耳石特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厄尔尼诺发生期冬春季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特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正常年份一样,西北印度洋海域鸢乌贼的耳石由翼区、吻区、侧区和背区4个主要部分组成,但不同区的大小与其他柔鱼类不完全相同。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和智利外海茎柔鱼(陆化杰等,2009,2010)耳石的各区特点与本研究较为相似,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贾涛等,2010)、中国南海鸢乌贼(江艳娥等,2010)和西北太平洋柔鱼(马金等,2009)耳石各区的特点与本研究差异较大(表2)。有研究表明,当鸢乌贼个体较小时,耳石呈水滴状,结构简单,背区和侧区虽已形成,但界限模糊;吻区相对较小,翼区尚未形成;随个体的生长,耳石也逐渐增大,各区不断生长和变化,逐渐形成侧区和翼区宽大、背区较小、而吻区长窄的外形特征(Clarke,1978)。有学者认为,在上层水域生活的物种耳石尺寸较小、吻区前端长窄、翼区宽(Arkhipkin et al.,1998;Arkhipkin,2003;陆化杰等,2009),而鸢乌贼属上层水域生活的种类,这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同,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柔鱼类耳石形态特征与其栖息的水层有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