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基于交换机的负载均衡机制的综合对比》

《表3 基于交换机的负载均衡机制的综合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数据中心负载均衡方法研究综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集中式负载均衡方案部署开销大,反馈和控制延时长;基于主机的负载均衡方案则需要修改主机协议栈.因此,目前主流的数据中心网络负载均衡策略是通过在交换机上快速感知网络拥塞,采用不同的调度粒度将网络流量发送到不同的路径上.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多种基于交换机的方案,见表3,它们的解决思路可按调度粒度划分为:(1) WCMP[73]、Expeditus[74]、TinyFlow[75]、DiFS[76]、DFFR[77]、Beamer[78]、iLoad[79]、Al-Tarazi[80]、Dart[81]等流级别的调度方法;(2) Detail[82]、RPS[83]、DRILL[84]、GRR[85]、QDAPS[86]、RMC[87]、OPER[88]等包级别的调度方法;(3) Flare[89]、CONGA[90]、HULA[91]、Multi-hop CONGA[92]、LetFlow[93]、Luopan[94]和MLAB[95]等包簇级别的调度方法;(4) AG[96]、TLB[97]等自适应粒度的调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