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注:贸易开放的样本量为1578。

本文整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952~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1952~1995年的数据来源为《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96~2017年的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1)关于缺失数据处理。1985年之前北京、天津、内蒙古、浙江、安徽、重庆、甘肃等省份的三次产业就业数据没有统计,一些省份则是每五年汇报一次就业数据。本文的做法是,首先,根据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估算间隔年份的总就业人数,例如,北京市缺少1964~1973年数据,但报告了1963年和1974年数据,我们根据1963~1974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平均值估算总就业人数。其次,估算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我们假设三次产业的就业份额呈几何级数变动,即间隔年份之间的就业份额以固定的比率增加或减少。根据估算的总就业人数和三次产业就业份额得到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最后,对于初始年份缺失的数据,例如,重庆1985年之前没有三次产业就业数据,我们根据临近地区匹配原则估算,重庆1985年之前的三次产业就业份额以四川省相关指标代替。在缺失值处理上我们没有采用线性插值法,该方法对缺失值的补充波动性较大,而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变动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符合。(2)关于数据平减。本文以三次产业产值作为计算产业结构的核心指标,该统计指标为名义数值。我们根据三次产业各自产值指数将其折算为实际值,以1952年为基年。GDP根据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平减,进出口总额根据当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折算,同时根据CPI指数平减。最终我们得到除西藏地区外30个省份1952~2017年共计1876个数据样本,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